《庄子》原本在荀子时代虽已存在,但是还没被尊重到与老子平等。当时只说“老关”而不说“老庄”。看《庄子》屡记与惠子对话,想是战国末道家攻击辩者底作品,因而庄子底名渐为世人所尊重。到淮南子时代,老庄底名字便连在一起。《淮南子·要略篇》举《道应》底大意说:“《道应》者,揽掇遂事之踪,追观往古之迹,察祸福利害之反,考验乎老庄之术,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。”《淮南子》虽称“老庄”,却多引《庄子》底文句。汉代道家推尊庄子,因他稍后于孟子,便将老子推上与孔子同时,而以老庄与孔孟对称。汉代儒学是继承荀子底礼乐说,但孟子底仁义说亦有相当的势力,故在事实上是荀孟并尊,如《韩诗外传》《中庸》,都是荀孟思想底混合作品。仁义说更受道家底反对,《庄子》底编成最初也与排斥仁义有关,后来才反抗辩者之辩。由一本原书加以润色,其时期,自战国末到汉初,执笔者定不止一人。《庄子》底内容不一致底原故就在加入和伪造底部分很多。若以这书为传庄子学说底人们汇集,而冠以“《庄子》”底名,那就差不远了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所列道家典籍许多是内容不一致而托于一个人底名字底下底,如《管子》便是最显的例。甚至假托古人底名以为书名底,如《黄帝》《力牧》《伊尹》《太公》等底也有。所以现在《庄子》底名是否与庄周所著书底实相符当是一个疑问。
相关影视:印度电影主角乌鸦叫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