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赠秀才从军》18首,也是嵇康的诗作中较重要的作品。诗的内容写的虽是从军的兄长嵇喜,但诗中的生活情调和人物风格完全是嵇康自己的,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愤世嫉俗之情。
二、太康文士
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89年)前后,文学创作十分繁荣,诗人众多,名家辈出,在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,晋初有傅玄、张华,太康年间有所谓“三张”(张载、张协、张亢)、“二陆”(陆机、陆云),“两潘”(潘岳、潘尼),“一左”(左思)。
西晋统一后,反对派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。一般文士为了家族和个人利益,纷纷向统治集团靠拢,原来纵情任诞,对现实不满或拒绝与权贵合作的士风这时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与此同时,文学也在发生转变。以前,无论是刚健明朗的建安文学,还是隐晦曲折的正始文学,都因作品富含内在热情而充满生气。而太康时期,由于文士们的生活缺乏冲突和对抗,作品普遍显得松弛和平缓,没有激动人心的力量。这一时期,诗歌创作风格的总趋势是追求形式技巧,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呈现出较大的距离。这时的文士,继承了建安时代文学形式中趋向精美的风气,有条件和时间来追求艺术形式,以便同前人争胜。因此,他们在艺术形式加工上不遗余力,在语言上追求声色之美,在句法上讲求对仗工整,逐渐发展了文学创作的骈俪之风,而失去了建安时期所具有的民歌气质。概括地说,陆机和潘岳是当时注重形式的代表诗人,左思则是建安诗风的继承者。